今天给各位分享台风命名规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台风取名字原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台风命名规则是什么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飓风或其他在地近义字。
西北太平洋地区采用之近义字乃台风。世界气象组织及日本气象厅均以此为热带气旋的最高级别,但部分气象部门会按需要而设立更高级别,如中国中央气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强台风、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之强烈台风,以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超级台风。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1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级,(10.8~17.1 m/s);
2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级,(17.2~24.4m/s);
3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级,(24.5~32.6m/s);
4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5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6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编号命名规则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17.2米/秒)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
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0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9806号热带风暴就是1998年在上述海域生成的第6个热带气旋,当它发展成为强热带风暴时就称为9806号强热带风暴,继续发展成为台风时就称为9806号台风;而当它又衰减为热带风暴时,又称之为9806号热带风暴;当它衰减为热带低压或变性为温带气旋时,则停止对其编号。
譬如桑美是符合该条件的2006年的第8个台风,所以我们叫它8号台风。
我国的台风编号仅供国内使用。在向国外播发台风预报时,是按世界气象组织所确定的分工原则,以日本气象厅负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一编号为准。
亚洲太平洋地区有一个 *** 间的国际组织:台风委员会。鉴于过去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影响本海区的热带气旋自行编号命名,造成称谓混乱,国际台风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一律采用统一新名称。
国际台风委员会通过的热带气旋命名表名字共有140个,命名表由14个台风组织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组成,这些名字包括动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话人物、珠宝。
名字分别来自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14个台风组织成员。名字按命名表顺序排列,循环使用。
台风编号是指对台风进行的编号方式,我国的台风编号仅供国内使用。在向国外播发台风预报时,是按世界气象组织所确定的分工原则,以日本气象厅负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一编号为准。
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台风命名规则和依据
1、给台风起名的初衷在于,有了名字的台风更容易被人关注和记住,专业机构希望因此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那么台风命名规则和依据是什么呢?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台风命名规则和依据。
2、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1个成员国和14个地区提供,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3、这套由14个成员提出的140个台风名称中,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
4、中国提出的10个是:龙王(后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5、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有80个热带气旋产生,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每年有28个左右的热带气旋生成。为了便于区别和记忆,以便做好台风的预警和防御工作,有必要给台风取个名字。
6、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除美国所处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区外(美国称热带气旋为飓风,达到一定强度就称之为一级飓风,随着热带气旋的增强而称之为二级飓风或更高)热带气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中国最多就有十几个之多。
7、在有国际统一的命名规则以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
8、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9、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10、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台风命名法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又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国际上统一的热带气旋命名法是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给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是,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14个成员国和地区。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
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WMO提出上诉,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同时也避免与其同名的台风混淆。
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空缺的名称一般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关于本次台风命名规则和台风取名字原则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