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在我国“互联互通”的含义及何时实现的
百度百科:中国的互联互通工作是从1995年开始进行的。首先是中国电信与联通公司GSM网的互联互通。双方在原邮电部电政司、财务司及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价格司的组织协调下,就互联的原则、方式、技术要求和结算办法进行了反复的讨论,于1995年下半年由原邮电部和国家计委分别颁发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结算办法,作为双方互联互通的基本依据,1996年上半年,联通GSM网与中国电信实现了京、津、沪、穗四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在此之后,随着联通公司GSM网的建设,上百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从1997年开始,中国电信又陆续完成了联通公司在成都、重庆等市的固定本地电话网与中国电信网络间的互联互通。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互联原则、结算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在这些相关文件的指导下,2000年又完成了联通公司国际网、国内长途网与中国电信固定本地电话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除相关网络的互联外,在业务上,2000年实现了中国电信固定网和中国联通智能业务、IP电话业务的互通。此外,还完成了中国电信固定网用户接 *** 通公司165计算机互联网的工作。随着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里分离出去,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之间在互联互通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从企业内部不同网络间的相互配合到不同企业间网络的互联互通的转变。在2001年实现了中国电信用户使用移动IP电话业务和接入172移动计算机互联网的工作。 1999年中国网通公司成立,其IP电话业务也在2000年与中国电信的相关业务互联互通。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也实现了与吉通公司IP电话业务的互通和接入吉通计算机互联网的工作。此外,在2000年上半年还实现了中国电信固定网与中宇公司全球星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2.目前互联互通的发展状况截至2001年3月,中国电信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吉通公司出租的长途数字电路带宽累计达9327个2Mbit/s,全面完成了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和吉通公司之间各种业务的互联互通工作。中国联通在国内长途电话网的276个城市、IP电话网的328个城市和智能业务网的266个城市中,实现了与中国电信通信网的互联,用户需求满足率均达到95%以上。分别在中国移动(在262个城市)、吉通公司(在139个城市)、中国网通(在115个城市)中开通了IP电话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网络之间联不上联不通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什么是网络的互联与互通
很好理解,简单看下就明白了
互联互通现状
国际电信联盟(ITU)认为,互联互通主要包含网间互联和业务互通。在实现上,首先应保证网络互联,然后在网络互联基础上保证业务互通,从而达到不同网络、不同运营商、不同业务提供商之问的业务互通。根据2001年5月10日信息产业部令第9号《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互联是指建立电信网间的有效通信连接,以使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能够与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相互通信或者能够使用另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各种电信业务。互联包括两个电信网间直接相联实施业务互通的方式,以及两个电信网通过第三方的网络转接实现业务互通的方式。这个定义同时提到了网络互联和业务互通,简洁地概括了互联互通的内容。《管理规定》的适时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轻了电信企业分家带来的互联互通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通信企业毕竟是由原来处于垄断地位而强行被拆分的,缺少市场自由竞争的积累。同时,中国通信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资产为国家所有,与自主企业有很大差别。因此,仅《管理规定》还不足以解决中国通信行业的互联互通问题。
《管理规定》出台之前,互联互通问题虽然严重,但大部分都是显性问题,直接表现为不互联,例如切断通信,割断光缆,资费违规等,这些问题比较容易判断和解决。但是,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出台之后,出现了新的互联互通问题,即互联不互通或性能不互通。很多宽带用户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国内南北方服务器互访时,甚至不如访问国外的网站快。这当然有中国宽带发展迅速,网络扩容跟不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处于竞争状态中的多家运营商之间通过技术手段相互设槛,才导致此种怪现象的发生。在电信设备市场上,大家一定会发现有一种设备非常畅销,那就是多接入网关。厂家推销的主要热点就是一边可以接电信,另外一边可以接网通,而且可自动选择网络条件较好者来解决互联互通问题。显然,这些设备基本上是用户应付互联互通问题的无奈选择。
三、现存问题分析
在技术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生的互联互通问题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技术、经济、监管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1.通信协议不一致导致业务难于互通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广泛使用,通信网络已不再是简单互通的物理网络,而是通信软件与物理硬件的有机结合,而通信软件侧重的是通信规程和数据格式。例如,现在的通信热点技术NGN,3G,IPTV等核心技术都是直接采纳基于IP的软件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协议版本的频频更新,目前许多依据不同通信标准或依同一标准、不同版本或依相同标准、不同厂家开发的通信网络都难以互通。例如大家熟知的ITU-TH.323协议从1998年2月发布第一版到目前已经有4个版本,但不同版本的H.323网络难以互通。同样,由于厂家对相同协议版本理解不同,不同厂家针对相应版本的H.323协议做出来的系统也很难互通。
当前,运营商各自通信网络不仅包含着不同阶段、不同特性的物理通信网络,亦包含为适应不同需求开展的多种业务。由于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展都是企业自身行为,故此采用标准也有所差异,技术本身也存在互联互通的问题。
2.网间结算不合理导致人为不互通
互联互通不是义务,本质上是一种需要强制而又要符合市场规律的业务,所以它同样存在市场、成本和利益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互联互通是因使用对方网络资源而需要向对方付费的问题。处于市场竞争的双方因业务范围相似、资源成本不均,很容易导致互联互通出现种种问题。尤其是目前的网间互联结算费率占运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很少,运营企业对互联互通缺乏有效的制度激励,故运营互联互通积极性不高,甚至 *** 互联互通的实施。目前,很多案例均源自网间结算费用不合理,拖欠结算费等,直接或间接导致网络无法互联互通。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利益。既然互联互通是一种业务,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笔者认为,解决互联互通经济方面的核心,在于制定互联互通结算体系,而该结算体系要充分体现网络的商业价值,满足运营商对网络的投资收益要求。
3.监管体系不完善使投机者有机可乘
互联互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通过监管手段提供保证。互联互通监管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监管主体权利不明确,这主要和中国运营商实际情况有关,通信管理局都是由过去的电信运营商分解出来的,与电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监管证据不足,主要是由于很多互联互通问题不再是显性问题,很难界定责任。虽然《电信管理条例》、《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互联互通问题,但由于通信行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与高科技的特点,还需要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互联互通问题是多方面问题的集中表现,但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经济问题是互联互通的核心问题。很多情况下,不同通信企业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利用监管之空,借口技术不到位,屡屡导致互联互通问题。
北京上海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遵循什么原则
据介绍,北京、上海两地地铁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遵循乘车优惠本地化原则,乘客使用亿通行APP乘坐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不享受当地优惠。同样,乘客使用Metro大都会APP乘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也不享受当地优惠。
同时,乘客使用亿通行APP在北京、上海跨城的地铁消费记录不可叠加。北京轨道交通月度累计折扣优惠仅为乘客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乘车的优惠政策,按照优惠本地化原则,使用亿通行APP在上海地铁的乘车消费记录不计入北京轨道交通月度累计消费,不享受北京轨道交通阶梯折扣优惠。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上海作为首都政治中心和国内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模最大、日均客运量超千万的两座城市,两地之间社会经济交流紧密,跨城市出行需求巨大。
扩展资料:
亿通行APP可在两地跨城刷码乘车
北京、上海两地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后,乘客使用亿通行APP或者Metro大都会APP,都可支持在本地地铁刷码乘车,还可在京沪两地跨城城市轨道交通刷码乘车。
如异地刷码乘车,只需将亿通行APP版本升级到4.5.0版本,Metro大都会APP升级到2.4.08版本后即可,无需下载、更换其它APP,使得京沪跨城地铁出行更便捷。
北京市民使用亿通行APP首次在上海乘坐地铁时,打开“乘车”页,选择城市为“上海”,点击“立即开通”按钮,按照提示完成相关操作后即可刷码乘坐上海地铁。
如遇问题可寻求所在车站服务中心客服人员帮助,或拨打APP服务热线。北京(亿通行APP)热线:010-96123,上海(METRO大都会APP)热线:021-64370000。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今起北京、上海地铁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涵盖两市所有地铁站